交付瓶颈只是症状,而不是问题的原因
先是需求不足,现在又是供应不足:汽车行业正在努力应对半导体的供应瓶颈。运气这么差?不,当前的许多问题都是内部造成的,主编 Hans-Jörg Bruckberger 表示,并呼吁政治家、制造商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消费者进行根本性的反思。

交付瓶颈只是症状,而不是问题的原因
比赛结束后就是比赛前。他们说在足球界。危机之后就是危机之前,这在商业上是必须要说的。正如“下一次危机一定会到来”的座右铭。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这一问题尚未结束,但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全球供应瓶颈已经十分严重。事实上,两者是有联系的,但结构性赤字也日趋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内造成的,尤其是在欧洲。
但首先,2020年,汽车行业销量低迷,现在经济复苏,甚至部分需求再次旺盛,车辆交付量不够。原因是微芯片的供应瓶颈。多年来,汽车行业对芯片生产商的需求一直在增长,但由于新冠危机,需求急剧下降。由于订单减少,不少企业减少了订单。结果是:许多半导体制造商找到了新买家——来自新冠危机期间蓬勃发展的领域,例如 IT、消费电子或医疗技术。最重要的是,由于第一波新冠疫情后相对较早的经济复苏,中国已经通过增加产量满足了汽车需求的增长。
芯片短缺让汽车制造商损失 910 亿欧元
今年,这些瓶颈可能会让汽车行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咨询公司 Alix Partners 估计,由于芯片短缺,2021 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约 390 万辆。这相当于约 1100 亿美元(910 亿欧元)的价值——几乎是 1 月底估计的两倍。
起初是需求不足,现在是供给不足。只是在这场历史性危机中运气不佳?不,恶作剧更深层次,很多都是自制的。新冠危机清楚地表明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以及全球化世界对正常运转的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尤其是准时交货的汽车行业。只是不要增加存储容量!
20 年前,一款皮革方向盘穿越了半个地球,才被安装在墨西哥或其他地方的车辆上。皮革必须来自德国牛,例如德国优质品牌的牛,但它是在东欧加工并在其他地方缝制在一起的。
但全球化的阴暗面现在在其他地方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在奥地利这个半森林国家,建筑木材突然供应短缺。由于物流链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断、货运集装箱短缺和苏伊士运河堵塞,但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等蓬勃发展的市场再次吸纳了全球市场的库存。
老实说,欧洲能提供的东西越来越少。主要增长市场位于遥远的国家,原材料储备也是如此。作为技术中心,亚洲经济体和美国一样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中国和公司在电动汽车电池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简而言之,亚洲经济体不再只是世界的工作平台,而是技术热点和重要的销售市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拥有硅谷、政治和军事力量,以及同样强大(即使不那么活跃)的国内市场。
没有中国一切都行不通
经济部长玛格丽特·施兰伯克(Margarete Schramböck)等专家和政治家现在呼吁国内经济变得更有弹性和自给自足,并呼吁从中国某种程度地解放出来,这似乎近乎天真。以下统计数据突显了全球经济已经有多么依赖,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世界上十大集装箱港口现在都在亚洲,其中七个在中国(包括排名第一的上海)。汉堡曾经是前十名的常客,现在仅排在第 19 位。这趟列车似乎已经留下了痕迹,欧洲已经错过了良机。
当然,某种区域化作为全球化的反趋势——这里一次又一次使用人为的“全球本地化”一词——是适当的,也是相当可行的。这包括建立存储容量,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短期交付失败。同样重要的是要质疑所有东西是否真的都需要在海外制造。 Especially since this is ecologically absurd.但政治也必须创造框架条件并使商业地点具有吸引力。
汽车制造商最好保持谦逊——在与供应商打交道时也是如此。与电脑和手机制造商相比,他们是芯片行业相对较小的买家。全球生产的半导体总量中约有 8% 用于汽车,仅满足美国公司苹果公司的需求。
是的,最终消费者将不得不支付更多费用。但我们真的需要花 30 欧元买牛仔裤吗?或者是经销商不赚钱的价格的汽车?我们都必须重新思考。